Deprecated: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::$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/www/wwwroot/yulin5.com/inc/func.php on line 1413

Deprecated: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::$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/www/wwwroot/yulin5.com/inc/func.php on line 1414

Deprecated: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::$Stmt is deprecated in /www/wwwroot/yulin5.com/inc/func.php on line 1453

Deprecated: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::$Sql is deprecated in /www/wwwroot/yulin5.com/inc/func.php on line 1454
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?共识提出了6点|2024 CSE_爱游戏ayx手机登录 | Ayx爱游戏官方网站

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?共识提出了6点|2024 CSE

 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(DR)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,也是导致成人失明的根本原因,临床需格外的重视其防治工作。对于DR的筛查、适时转诊和防治,临床上仍存在一些挑战及困扰。

  近日,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(2024 CSE)在苏州盛大开幕。会上,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匡洪宇教授以“糖尿病相关眼病防治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(2021年版)—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内容解读”为题发表主题演讲,现将精彩部分整理如下,以飨读者。

  不同国家、地区、种族之间DR患病率存在一定的差异。2012年全球DR患病率为34.6%,我国糖尿病患者DR患病率为23%[1]。而在2023年的一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全国性研究中,我国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比例为16.3%,北方地区患病率明显高于南部[2]。

  DR带给患者的危害是多方面的,能导致视力损伤甚至失明。视网膜还是全身血管的缩影,反映眼睛局部病变的同时,也与大血管疾病相关,比如卒中、心力衰竭等。此外,视力受损或失明更容易产生焦虑、抑郁等情绪,它们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着共同的病理基础。

  目前DR的诊断和治疗是基于DR的病变严重程度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(DME)的存在和类型进行描述的,根据美国眼科学会2019年发布的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级标准》,DR可分为无明显DR、非增生型DR(NPDR)和增生型DR(PDR)(表1)。

  匡洪宇教授指出:“这种诊断标准会导致很多信息的遗漏,因为DR的早期身体损害并不能通过眼底检查观察到,在眼底发生任何的形态改变之前,已然浮现了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方面的改变。此外,高糖环境会使视网膜屏障在早期便受损,造成通透性的改变,渗透增加而形成出血渗出,晚期新生血管形成纤维增殖,最终视网膜微血管细胞结构完全丧失。因此DR的早期损害和早期诊断是未来要着重关注的一个方向。”

  高质量临床证据证实,DR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病程、血脂异常、妊娠、肾病、肥胖、遗传、营养等(图1)。其中高血糖、高血压、血脂异常、炎症、肥胖是可改变的危险因素,而青春期、种族、糖尿病病程、妊娠等是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。需要针对可改变危险因素的强度和其临床表现,来选不一样的治疗方向。

  对此,匡洪宇教授强调了一点:“不同的可改变危险因素,其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。比如,高血糖是DR/DME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,高血压是DR/DME的中等强度危险因素,而脂代谢异常主要影响DME。”

  部分DR或DME患者可能早期无症状,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都会存在隐形糖尿病时期,在确诊糖尿病时可能就已存在DR。因此DR的早期筛查非常非常重要。研究显示,对于高危PDR,5年内出现严重视力减退的风险高达60%,及时有效地发现并积极治疗后危险度能降到2%以下。DR的筛查转诊流程图见图2。

  糖尿病眼部伴发疾病除了DR外,还包括有白内障、青光眼、视网膜血管阻塞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,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在眼科进行首次全面眼部检查。目前DR的筛查手段较多,如免散瞳眼底照相、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(FFA)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(OCT)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(OCTA)、超广角(UWF)眼底成像等。随只能科技的进步,采用AI(人工智能)的自动眼底筛查技术在DR的筛查和分级诊断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,诊断DR的准确度能够达到90%~98%。

  “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,在DR微血管病变之前尽早识别视网膜神经相关病变,并进行精准干预,对于延缓疾病进展、控制DR导致的视力降低特别的重要。在这方面,未来大有可为。”匡洪宇教授评价。

  除此之外,对血清、泪液、玻璃体、房水等生物标记物的探索,可能为预测、筛查、随访及探寻治疗靶点提供方向。

  根据筛查结果,对于无DR、轻度NPDR、无DME,建议1年内至眼科诊查;中度NPDR、非累及黄斑中心凹的DME,建议3~6个月内至眼科诊查;重度NPDR、PDR、非累及黄斑中心凹的DME,建议立即至眼科诊治;对于突然的视力丧失、视网膜剥离、视网膜前或玻璃体出血、虹膜红变,应当天急诊转至眼科就诊。

  如果基层卫生机构不具备筛查能力或患者的眼底筛查为阳性,或者眼科资源匮乏或对特殊病例没有诊断能力时,根据我们国家制定的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》,应将患者转诊到眼底病诊疗能力较强的综合医院或眼科专科医院,当解决急性问题、病情平稳后可以转到基层医院,这是个双向转诊的过程。

  一项在英国和威尔士进行的调研项目结果为,1999年至2000年成人致盲的最根本原因为DR(17.7%),而2009年至2010年最根本原因变化为遗传性视网膜病变(20.2%)。这一变化主要归功于筛査的普及和对血糖、血压、血脂等危险因素的良好控制。匡洪宇教授随后对DR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展开了介绍,具体包括健康教育、改善代谢、抗血小板治疗、内科治疗、眼科治疗以及妊娠合并DR的治疗。

  ■健康教育:大庆研究的20年随访结果为,生活方式干预6年后,干预组累积严重视网膜病变风险较对照组下降47%。因此,应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,使其认识到早期进行眼底检查及每年随访的重要性,鼓励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
  降糖治疗:DCCT研究和UKPDS研究均表明,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,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,可以预防或延缓DR的发生及进展。“降糖别一味追求过强、过快,轻易造成血糖波动,从而加重眼底改变,要根据个体情况设置血糖控制目标,注重降糖的速度和幅度。”匡洪宇教授强调。

  降压治疗:肾素-血管紧张素系统(RAS)阻断剂为首选药物,不推荐RAS阻断剂作为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预防视网膜病变的药物。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较年轻、病程短的患者,建议将血压降至130/80mmHg以下,若为老年患者,可适当放宽至150/90mmHg。

  调脂治疗:FIELD研究和ACCORD研究眼科子研究结果均显示,非诺贝特调脂治疗可减缓DR进展、减少激光治疗需求。推荐用于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轻度NPDR患者。

  ■抗血小板治疗:DR不是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禁忌证,阿司匹林治疗对DR没有疗效,但也不会增加糖尿病视网膜出血风险。

  ■内科治疗:DR的内科治疗重在改善微循环、抗氧化应激、增加视网膜血流量。其中,中药治疗应以中医科辨证施治。此外,近年来涌现出不少针对DR发病机制的药物,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、蛋白激酶C抑制剂等,目前还在研究中。

  ■眼科治疗:包括激光治疗、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以及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等方法。根据DR分级不同及是否合并累及黄斑中心凹的黄斑水肿,采用不一样的治疗方式或联合治疗。

  最后,匡洪宇教授呼吁,应重视DR的早防早治,针对危险因素做综合治疗、科学管理,同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DR筛查和分级诊疗模式,加强内科医师与眼科医师之间的合作,以降低失明率,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。

 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兼视网膜病变学组组长,中国健康管理学会糖尿病防治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健康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,中国医学基金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副秘书长,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协会内分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,中国1型糖尿病联盟副主席,中国医师学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委员。

  黑龙江省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,黑龙江省糖尿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,黑龙江省女医师协会会长,黑龙江省抑郁症研究会内分泌分会会长,黑龙江省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,黑龙江省内分泌代谢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。

  《中华糖尿病杂志》、《中国糖尿病代谢杂志》、《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》编委。

  *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、可靠,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;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。

上一篇:以岭药业获22家机构调查与研究:公司计划每年申报1-2个品种近日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11类新药通络明目胶囊获批上市(附调研问答) 下一篇:丽珠集团获209家机构调查与研究:公司司美格鲁肽的糖尿病适应症已于5月底完成III期临床入组预计明年1季度拿到临床报告进行pre-BLA沟通并争取尽快报产(附调研问答)

blockitem.Title

爱游戏ayx手机登录 | Ayx爱游戏官方网站

  • 我的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