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钙=补肾精?中医对牛奶怎么看?

  人体随年纪增长,钙流失的速度也逐渐加快。今天,广州中医药大学潘毅教授和大家聊一下很多人都关注的补钙问题。

  补钙是西医概念,补肾精是中医观念,两者是有某些共通处,但却不能完全对译。

  西医补钙跟中医补肾精,二者的共性在于都能强骨。中医为了强骨,也会用到中药补肾精。但是,补钙和补肾精的概念,并不能直接对等。

  因为双方都有各自的延伸,西医的补钙,除了对骨骼发育有好处,对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益处。

  所以中医通过食材、药材来补肾精,可以强骨,但从“髓”的内涵看,实际并不限于强骨。更不用说,补肾精还有促进生长发育与生殖,及抗衰老等作用。

  因此,单纯想要强骨,选择补钙或者补肾精都行,但并不意味着这两个概念可以完全互译。

  在解答上面这样的一个问题前,想先和大家聊一下,怎么才能养成一个相对全面看待问题的思路。

  如果几个盲人同时去摸象,每个盲人可能仅摸到大象的一个部分,比如大象的头、身、脚、尾巴,这些都是事实。

  但是聪明的人,不会急着觉得自身摸到的部分就是完整的事实,而会通过收集其他事实(其他盲人给出的描述),在对事实有一个整体的认知(收集头、身、脚、尾巴的描述)以后,再推导出大象可能的整体形象。

  的事实。当某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,就认为大象长得像尾巴,同时听不进或不采纳其他人的描述,

  大家以后在网上看文章时,不妨也保持这种思考,想一下,这个观点是基于“大象的整体”,还是“大象的部分”。

  牛奶作为中药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著的《本草经集注》和《名医别录》,其中对牛奶的表达是“微寒。主补虚羸,止渴下气。”

  《千金要方·食治》补充其味“甘”,以后历代大部分本草均持牛乳“性微寒、味甘”的观点。

  问题来到了,“有些医生不建议吃”,那我们该怎么样来判断,到底我自己能不能吃?

  既然中、西医说的都是事实,那么,判断就很简单了——结合两个事实,根据真实的情况来综合考量和分析。

  如果你是寒性体质,长期吃寒凉的食物可能就会伤脾阳,伤了脾胃,就会影响消化功能。若脾胃运化功能减弱,你吃再有营养的东西,可能吸收也不好,甚至积滞在体内,对健康无益。这样来看,牛奶虽然是营养价值高,但对寒性体质的人来说,该是得不偿失的,所以不建议他们喝。

  假如这个人是热性体质,吃点寒凉的东西,身体也不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,甚至还可能有些纠偏作用,同时,西医讲的营养也能较好吸收。所以,他们喝牛奶应该是利大于弊的。

  假如你的饮用没有超过身体不耐受那个“度”,即未至于出现身体有寒凉的反应症状,那么,喝牛奶应该是可接受的,只要掌握好饮用量就问题不大了。

  根据有关研究,亚洲人乳糖不耐受的比例是比较大的,而欧洲人乳糖不耐受的比例则较小。

  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?如果从中医角度看,可能与体质偏性有关,也就是寒性体质的人,乳糖不耐受的概率估计会更高。

  日本的调查表明,日本人乳糖不耐受的比例还挺高的。有趣的是,相关研究测试还着重关注了“摄入量”的问题。

  比如,乳糖不耐受的人,假如他每天喝牛奶的量不高于200毫升,一般出现症状不多,或不重;高于200毫升,出现症状比较多,或比较重。

  所以,该不该喝牛奶?一是应该看体质,包括中医说的寒性、热性,还是中性体质,也应该包括西医讲的是否属乳糖不耐受体质。另外,最好还参考一下喝的量。

  在中医看来,大部分水果性质是寒凉的,但从营养学角度,大多数水果也营养丰富。那该如何看待呢?

  还是应该理性分析,这个观点有没有道理,它是基于事实的观点,即“完整的大象”,还是基于观点的事实,即“大象的部分

  所以,对于学术问题的判断,除非绝对有把握掌握全部事实,建议还是不要用全称否定或肯定,比较稳妥的表达是加上比例或概率之类的词语来作修正。

  比如:中年以后,随年纪的增长,人的阳气多半也会渐减,所以,他们适合喝牛奶的比例也会渐减。

  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标题党的文章,或者会听到某一个观点称:是我亲戚说的,我朋友说的,有人说的,大家说的。

  这时,你就应该思考一下,这类说法经过多少事实检验?它的视角有几个?你要全然接受吗?

  对事实与观点的思考和检验过程,实际上也是学习的过程,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对大家有所助益。■

上一篇:补钙也有讲究老中医:这4类女性才需要补钙早知道早受益 下一篇:中医认为骨质疏松为肾虚所致 光补钙不够

blockitem.Title

爱游戏ayx手机登录 | Ayx爱游戏官方网站

  • 我的消息